凤凰网财经讯2月4日,凤凰网财经与东北证券联合发起的“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举办,本次峰会主题为“展望2023-后疫情时代春暖花开”,重点从政策、投资、房地产、能源、旅游等领域展望未来投资机会,把握时代脉络。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在“2023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与政策取向”环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重点分析了消费问题。他表示,中国消费增速呈现逐年下降之势,启动消费增长是一项艰巨任务。谈及原因,李扬认为关键问题显而易见,“居民收入上不来,消费从何而来?”
随后,李扬从三方面做出了具体解读。他表示,一是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不快;二是居民的债务负担很高,偿债压力较大;第三,是由于疫情反复,从根本上侵蚀了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基础,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李扬演讲PPT
李扬指出,中国居民的负债太高了,“2020年,我国居民的‘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为137.9%,同年,我国居民的‘债务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高达15.0%。而美国的数据分别为95%和7.5%。也就是说,我国居民赚100块钱,要拿出15块还债,如果算上房贷负债,可能‘债务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要超过50%。”
“所以,要启动经济、提振消费就要让居民有钱,即便没有钱也要让居民敢借钱,但现在这两个情况都不满足,也就阻碍了我们相关政策的有效的实施。”李扬进一步说道。
孟晓苏此前的一番"让中国人拿出存款的1/3来买房或者装修,中国的经济就恢复了"遭无数网友痛击。孟晓苏这次在论坛上解释称,自己说的是不是让低收入家庭(拿1/3钱买房),而是指那些有储蓄能力但是现在信心不足,也没有把钱投到别处,或投到证券市场的人,“(我是)希望他们来出钱来买房。”
居民明明知道房地产只有居住属性,没有投资属性,还买没有投资价值icon的房子回来干什么呢?居民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增值,总是觊觎居民那点储蓄出来买房子,买房子给谁住呢?不是资产的浪费吗?在没有投资机会的时候就是现金为王。只有充足的现金才能等到合适的时机再第一时间出手投资。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也是如此,他宁愿掌握大量资金去等,巴菲特也不会全球买房子。
如果现在银行有很好的理财,资本市场走牛,居民也不会存定期,肯定都去钱生钱。中央都定调"房住不炒",那孟晓苏的意思让大家买房子还想让大家炒房吗?
这样看来李扬的话更中肯,我国的居民负债较高,赚100块就要拿15块出来还债,加上房贷债务收入比超过50%。居民为什么会负债?恐怕负债的根本原因还在房子上。所以在没有更好理财产品的情况下,居民宁愿一有钱就去还房贷也不愿意消费,就是为了降低家庭收入债务比。
现在超过15万亿的超额存款不消费,主要原因是,这三年的疫情里让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收入下降,消费习惯随之改变,现在疫情散去,一切都在恢复,居民的收入也在慢慢复苏,但消费起来需要时间缓冲。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的理财产品收益普遍较低,还不如存款,这也是为什么大额存单走俏的原因。现在的老百姓都非常理性。
现在靠老百姓买房去拯救房地产是不现实的,还得要靠金融政策icon等各方面的扶持,房地产行业还必须要靠自身的力量去转型发展才能实现突围。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