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林敬)
据澎湃新闻2月16日报道,1月28日,上海一旅客因登机时未佩戴口罩与机组人员发生争执,后被请下飞机。该旅客认为航空公司拒载行为不合理,因为“乙类乙管”后未有明文规定乘坐飞机必须戴口罩。
2月6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春秋航空工作人员帮助旅客进行出境信息登记。中新网殷立勤 摄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致电上海春秋航空公司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乘坐春秋航空国内航班,不再查验核酸、行程码、健康宝,但仍需要配戴口罩。乘坐国际航班需符合所到国家防疫要求,城市不同,防疫政策也不同,具体可在微信“春秋航空小程序”自助查询。需要提醒的是,无论飞往哪个国家哪个城市,乘坐飞机时,均需佩戴口罩。
据了解,民航局官网2022年12月28日发布《关于恢复国际客运航班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www.caac.gov.cn/XXGK/XXGK/TZTG/202212/t20221228_216735.html),其中指出,取消入境航班涉及机场相关入境保障人员、国内和国际机组闭环管理、入境核酸检测和入境隔离等措施,要求从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要求空勤人员佩戴口罩和手部消毒,做好客舱盥洗室消毒工作,加强宣传引导,监督旅客佩戴口罩。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下达取消口罩令。而且经过新冠疫情防控三年来的数据观察,配戴口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是有益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陆家海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目前除了中国外的其他国家每天还在报告着新冠感染病例数,也就是说新冠病毒依然存在着,甚至可以说还在变异着,所以没有必要去纠结要不要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密闭的环境中科学佩戴口罩既是对别人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中国交通新闻网报道,1月28日,上海一旅客因登机时未佩戴口罩与机组人员发生争执,后被请下飞机。该旅客认为航司拒载行为不合理,而涉事航司春秋航空表示,与该旅客反复沟通无果后报警处理。
该旅客表示,被拒载后,春秋航空仅将飞机票作退费处理,并未有任何道歉和赔偿。
对此,春秋航空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记者,该旅客在登机过程中已被乘务组告知,据民航局规定要求在飞行过程中(包括登机阶段)旅客应全程佩戴口罩,目前为止该规定未撤销。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截图
据了解,民航局官网2022年12月28日发布《关于恢复国际客运航班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取消入境航班涉及机场相关入境保障人员、国内和国际机组闭环管理、入境核酸检测和入境隔离等措施,要求从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要求空勤人员佩戴口罩和手部消毒,做好客舱盥洗室消毒工作,加强宣传引导,监督旅客佩戴口罩。
另据央视新闻消息,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当前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仍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尤其在以下情形,应佩戴口罩。
一是进入医院、商场超市、室内会场、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等级口罩;
二是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三是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时;
四是近距离接触或护理新冠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时;
五是医务工作者,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旅游、保洁、快递等从事公众服务及密闭场所工作人员。
此外,在公共场所还需采取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通风、清洁和消毒等防护。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