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嘉诚的千亿富豪邻居,卖楼还债
作者:江一苇李雅洁
2月21号,广州松日总部大楼,终以13.12亿元的底价售出。
根据阿里法拍的信息,大楼评估价值为25.6亿元,建筑面积为22.6万平方米,此次是第三次拍卖。
去年11月首次挂牌,以20.5亿元起拍,结果流拍;12月二次挂牌,起拍价为16.4亿元,又无人出价。
这栋楼,与一个千亿富豪的兴衰沉浮有关。
松日总部大楼,本由富大地产于2009年竞得,去年10月,富大破产,大楼被摆上拍卖台。
富大地产的实控人潘苏通,是松日集团创办人、高银集团主席。
潘苏通
风光之时,他是富豪榜常客,身家一度高达1780亿元,动手打造中国第一高楼。
可惜,他构筑的金融帝国,资金链崩裂,落得债务缠身,在富豪队列中迅速消失。
破产清盘
过去一年,潘苏通的日子非常艰难。
2022年7月,香港高等法院判定潘苏通破产,并将其名下公司Silver Starlight清盘。
曾经市值千亿的高银,也是一地鸡毛。
2022年6月,潘苏通辞任高银金融主席、执行董事等职务;10月,富大地产提交破产重整申请;11月,潘所持有的香港何文田住宅项目,由会计师事务所罗兵咸永道接管。
至少从2020年初,潘苏通就已深陷资金困局。
截至2019年末,旗下高银金融的有息负债高达154.83亿港元,可动用的可变现资本不过25.5亿港元。
伸出援手的竟然是李嘉诚。
2020年7月,高银金融迎来一位新任董事会副主席马励志,这位李嘉诚幕僚元老,年薪仅24万港元,主要负责高银财务及重组。
这不是李首富第一次出手。
早在2018年6月,潘苏通就凭借高银金融中心,向李借款102.3亿港元,暂时渡过危机。
关于潘苏通和李嘉诚的关系,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远亲不如近邻,潘苏通早年花了25亿在香港买下一栋豪宅,毗邻李家。
李嘉诚向来不做赔本生意,那笔102.3亿港元的贷款,年利率8%。2020年,潘苏通再次将物业抵押给李家的长江实业,融资87亿港元。
无奈,要填的窟窿太多,李家也救不了潘苏通。
这与潘狂飙突进的地产生意有关。
2016年12月,他以约64亿港元,拿下香港九龙何文田常盛街地块,拟发展高级豪宅项目;后又以近90亿港元,拿下启德地块。
这些钱,是他频繁左手倒右手,拆借而来。有统计称,其总共撬动了400亿港币。
2017年,他将两块天津地皮抵押给中信银行,贷款120亿元,后来,一笔80亿元贷款无法偿还,告上法院,资金流转不畅。
随即,整个高银帝国慢慢崩塌。
折戟地标
潘苏通折戟,始于两个地标项目,一南一北。
一个是广州松日总部大楼,另一个是“新京津·高银天下”,投资预算高达100亿美元。
2007年,他以20.23亿元拿下天津的项目地块,计划建设高达597米的摩天大楼高银金融117大厦,其高度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高银金融117大厦
整体项目组团,配建国际商业中心(CBD)、富国高银住宅项目、国际马球会及其他生活设施。
高银天下于2008年动工,2015年9月因资金断裂停工。
资金紧张与房屋销售不佳有关。当时房地产企业,大多是贷款拿地盖楼,卖房收预售款还钱。
潘苏通走的也是这种套路,可惜远超市场水平的定价,消费者不买账,豪宅卖不出去。
“富国高银”于2013年推出首期产品,提供约700个独栋花园大宅、联排公馆及精品公寓单位,售价高达4万元/平米。
当时,周边住宅项目定价在1万元左右,别墅的单价也在1.4万到1.6万元之间。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3年推出项目至2015年9月,仅售出12套住宅,总成交金额约1.2亿元。
迄今,117大厦依然未竣工。
此次上拍的松日大楼,于2012年7月开建,本来希望建成大型综合体,结果也烂尾,直到被摆上拍卖台。
据披露,接盘者为广州开发区揽新有限公司。
天眼查的资料显示,这家公司2月15日刚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主营业务为园区服务、物业管理等。
其法定代表人漆沛,并未在其他企业任职。
真正接盘者的具体是谁,有点诡异。
白手起家
潘苏通的发迹,堪称传奇。
1963年,潘苏通出生于广东韶关,13岁移居美国。1984年他回国,第一份工作是在当地政府机构当司机。
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日本松下电器的一位高管,兼职为松下电器卖货。积累原始资本后,潘辞掉司机工作,下海创业。
1993年,他抓住与松下电器合作的机会,在香港创立松日集团,主要代工生产MP3和卡拉OK机等产品,大获成功,潘苏通一跃成名。
发家之后,潘苏通做过的生意,紧贴主流——金融、地产、足球、红酒。
他一度创办广州松日足球俱乐部,在体育界著名的“渝沈之战”后不久,该球队沦为乙级,最终解散。
潘也大笔投资过红酒。
2011年5月,他以5000万美元买下加州的斯隆酒庄及葡萄园,后又斥资上亿,购置位于法国波尔多区的三座酒庄,总占地约37亩。
这位传奇富豪,下注最多的还是金融、地产,2000年后,他进军资本市场,希望打通两者。
2008年,他将松日集团改名为“高银地产”,又布局金融业,收购一香港上市公司,改名为“高银金融”。
两家上市公司,构成潘苏通的主要运作机构。
回望2015年,高银地产、高银金融均股价暴涨,从约4港元、3港元,暴涨至最高29.5港元和35.4港元,潘苏通的身家,一跃达到2000亿港元。
高银金融股价曾在2015年前后经历暴涨及暴跌
高银地产早已退市,高银金融则已于2022年4月起停牌,市值停留在10亿港币,不及高峰期的1%。
关于潘本人,偶有的消息,多是他人接手其留下的资产。
“一个真正的富人,不会每天数他有多少钱,把我的名字从富豪榜上拿下来,这样更好。”潘苏通这样说过。
如今,他的名字,真的消失在富豪榜里了。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