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起草《关于“水稻上山”的可行性报告》!如此荒谬的做法,竟然还能堂而皇之的成为案牍之文,实在是令人惊诧!
在这个方案中,通过种种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水稻上山”是一种可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此报告一出,立马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争议,绝大多数人都是对这个报告提出了批评。农业专家朱启臻也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反对的理由是,“因为这种做法违背农业规律,破坏生态。”
“水稻上山”,听起来那么熟悉。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曾经流传过“农业学大寨”,好像在山上建梯田,也成为一时潮流?但事实证明,有些违背科学的做法,能兴得了一时,却坚持不了长远。
为何要提出“水稻上山”?仔细分析,最终无外乎投资,没有钱如何上山开垦水稻田?不知道起草这个报告的,有没有想过在山上开垦一亩的水稻田,需要进行多大立方的水土破坏?需要投入多少资金?
这种做法不可行的另一处在于,种水稻真的能够解决山区农民的致富问题吗?平原还可以采取机械化操作,在山上建水稻田,让什么样的劳力去背扛?如此一番辛苦下来,一亩地水稻能卖多少钱?算过这笔账吗?
且不说现在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上山下山,他们都干不动。让年轻人种水稻?更不现实。种上一季的水稻,恐怕也比不上他们在城里打上两三天的工。现在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吃这个苦,关键吃的苦与收成还不成比例。
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年轻人都想在大城市里找机会。现有的稻田能够被好好的种上都不错了。还异想天开的“水稻上山”?这种拍脑袋式的奇思妙想,可能是个好主意,但不现实。
终于有人说真话,希望领导层能重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