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新增临时居民身份证办理、住房公积金汇缴、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结算等22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要求扎实推进地区间“跨省通办”合作,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
半年来,实践情况如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如何进一步拓展?记者进行了采访。
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年底前有望全面实施
只要10分钟!一大早,在浙江省绍兴市打工的安徽籍居民陈先生拿到了当地公安局越城区公安分局皋埠派出所办理好的临时身份证,及时赶上了出差的高铁。
“我们一边采集陈先生的身份信息,受理异地身份证补办业务,一边抓紧对接陈先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请求加快审核相关材料。”皋埠派出所所长阮林耀介绍,这项以往需要回原籍办理的业务,如今在居住地仅用10分钟就可以办妥。
近年来,公安部围绕群众普遍关切的居民身份证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举措,让群众办证更加便利,用证更加安全。2022年12月,公安部部署在长三角、闽粤湘、川渝黔滇3个区域内开展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积极回应群众急需用证的企盼。
从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到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越来越多的举措暖心惠民。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试点情况,并结合各地公安机关人口信息系统升级完善实际进展,考虑2023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
2022年线上办理“住房公积金汇缴”8414万笔
“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很方便,省去了来回3000多公里的奔波。”在广东省广州市工作的郑先生,前些年在四川省雅安市购买了一套住房,最近他来到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咨询提前偿还部分住房公积金贷款“跨省通办”业务。
转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