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夏“跪地求水”林场主曾捐款修路老家为他立了“大爱无疆”功德碑
沙漠万亩树木被断水,面临枯死,宁夏64岁林场主“跪地求水”的视频持续引发关注。
3月30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林场主孙国友的老家四川南部县获悉,在家乡富利镇道宗庙村,村民为他立了一块“大爱无疆”功德碑,感谢孙国友捐款修村道。
对最受关注的供水问题,孙国友妻子在电话中表示,截至3月30日12时30分,仍未供水,“他们根本没有供水,12年了!”
呼天抢地
沙漠中林场主“跪地求水”
3月28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的孙国友在沙漠里跪地磕头,呼天抢地:“我植树治沙多年,煤矿把水源断掉了,万亩林场没有水喝!”周围有多名人员围观,视频中还能看到沙漠里的树木。
视频里的“跪地求水”一幕,发生在3月27日,宁夏灵武市马家滩镇,孙国友承包的一处林场。因当地一煤矿未兑现27日为林场供水的承诺,导致他情绪崩溃,跪地求水,妻子拍下了这条视频。
2003年,孙国友承包当地万余亩沙地,植树治沙整整20年。其间,当地双马煤矿破坏了这处林场的水源,后双方达成协议,煤矿将在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向林场供水,但一直都未能有效解决林场缺水问题。
孙国友在接受媒体采访和直播时都表示,林场供水管线接入的是双马煤矿污水处理厂的外排水管道,原计划27日10时许,林场实现供水。但3月27日,他却得知“煤矿提供的水不达标,没能供上”。孙国友当时情绪崩溃,不得已跪地“求供水”。
沙漠植树
水源却遭煤矿破坏
孙国友是四川南部县人。1980年,他和妻子到宁夏务工,修路修桥积攒了人生第一桶金。2003年,他在宁夏灵武市马家滩附近的荒漠中造公路时,意外地发现当地有地下水。
“有水就能种树”,夫妻俩开始在沙漠里植树治沙。20年来,孙国友前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把半生积蓄都砸进万亩沙漠里,在中国第四大沙漠毛乌素沙漠的边缘植树。
孙国友将大片沙漠变成绿洲,然而,植树的水源却遭到破坏。2008年,因当地“神华宁煤双马煤矿”破坏水源,孙国友千余亩沙林被毁。最早,林场建设了水渠,从黄河引水浇树,但涉事煤矿把矿口建设在水源地附近,产生了纠纷。
2011年,孙国友和煤矿方签订过“供水协议”。协议明确,双马煤矿筹建处在孙国友林场承包期内,提供林场绿化用水;矿井水处理站建成后,保证孙国友本林场的用水量,孙国友不得转供他人。
终审裁决
煤矿赔偿林场损失700多万元
2014年,中央电视台曝光“神华宁煤双马煤矿”破坏地下水源。据央视报道,宁夏森林资源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孙国友承包的治沙林一共有1817亩被双马煤矿非法占有。
裁判文书显示,孙国友与灵武市马家滩镇政府签订了承包合同,取得了1万亩荒沙地的承包经营权。2008年,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双马一矿建设项目,需占用原告孙国友承包地中的部分林地,协商确定地上物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法院判决,被告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赔偿因占用原告孙国友林地而造成的经济损失727.54万元。宁夏高院作出终审裁决,维持该项赔偿的判决。
花钱买水
林场赢了官司输了水
供水协议一拖再拖,12年过去,迟迟未落实。
“一开始说污水处理厂没建成,后来建成说不达标,终于去年同意供水,我们就安装了管线,直到一个礼拜前还说过供水,可是3月27日却说供不了。”孙国友的女儿在直播中说,安装管线花了100多万元。
孙国友现在有自己的育苗基地,但苦于无水种树。断水后,有时他要到10公里以外取水,一车水的费用要100元。现在取水的地方稍近了一些,但一车水仍需要50元。
马家滩镇社会事务管理办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没有充裕水源,“抽水机抽的是地下咸水,不能种庄稼,也不能搞绿化。”工作人员证实,涉事煤矿系大型煤矿,供水依靠管道抽取黄河水,成本很大。“最早我们治沙都是用车拉的水,水很贵,要求企业给他供水。”工作人员表示,当年央视报道后,孙国友和企业走司法程序,拿到了赔偿。
3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双马一矿发文回应,目前正与孙某某就供水事宜进行协商,相关问题正在核查。同时,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也配上了研究供水事宜的照片。据悉,目前灵武市已成立相关工作组,正在协调处理此事。
村民立碑
“治沙达人”捐款为老家修路
“治沙达人孙国友,捐款六万把路修。泥泞小径变通途,恰是沙漠成绿洲。”
孙国友的老家在四川南部县富利镇道宗庙村。在回村必经的村口路边,村民为他立了一块“大爱无疆”碑。上个世纪,孙国友前往宁夏务工,成了“治沙达人”,也成了村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大善人。
村民为孙国友立的“大爱无疆”碑。
富利镇副镇长刘洋是从这个村的村干部一路成长起来的,和孙国友很熟悉。曾经,刘洋去宁夏,住进孙国友的家里,也去过孙国友的工地。“他吃得苦,什么事都亲自干!”刘洋介绍,孙国友很早就把家人都接到了宁夏,老家也没什么亲人,但是,“他的家乡情结很重,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
去年上半年,孙国友2次捐款给村里修路。从道宗庙村8组到9组,长1.2公里的泥泞小路终于畅通,变成乡间水泥路。刘洋介绍,两次捐款共6万元;村里交通变好了,村民们就在村口立了这块功德碑。
3月30日中午,封面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上孙国友的妻子,对方介绍,“他(孙国友)和女儿现在都还在山上”,一家人都住在林场里。
孙国友的妻子在直播时透露,“老孙活得太孤独”,赚的钱都投到了沙漠里,之前不受儿女待见。“跪地求水”触痛了儿女的神经,他们明白了父亲这一生走得太不容易。被媒体关注后,林场也通过直播的形式,向公众呈现最真实的情况。
“12年了,供水协议一直没有真正落实,没解决好林场的供水问题。”对老家给孙国友立碑一事,孙国友的妻子一直说“谢谢”。
孙国友被称“治沙英雄”当地村民有异议
近日,宁夏灵武市林场主孙国友因林地断水“跪地求水”一事持续发酵,孙国友也在多次采访中称除了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自己造林治沙,当地村民的阻挠也是其造林的一大障碍。
对此,大皖新闻记者实地走访,采访多位马家滩镇马家滩村二队村民。
有网友称孙国友是“治沙英雄”,但当地村民对孙国友的治沙并不认可。
马家滩村二队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当初村里和孙国友签订了一份关于马家滩村部分荒沙地进行发包的文件,文件中对马家滩村沙窝井向东一、二队一万亩荒沙地进行发包,承包人孙国友承担相应义务,包括维护土地的合理利用,植被建设不被破坏等。
杨女士表示,孙国友承包了这一万亩的荒沙地,“对外宣称万亩林地,但实际上种植的乔木林并没有他宣称的那么多。对孙国友所称“为了造林治沙扎根荒沙地二十年”,杨女士也同样不认可,“他(孙国友)说自己从2003年开始种树,将荒沙地改造成现在的模样,但是林场里的沙蒿、柠条实际上都是我们小时候村里领着我们种的,孙国友还没来林场时,这里已经是成片的沙蒿。”杨女士告诉记者,现在他对外称这都是自己的功劳,还把自己打造成“治沙英雄”。
另一位女村民也向记者补充道,合同里虽然规定发包一万亩荒沙地给孙国友,但并没有明确规定界限,“结果现在他(孙国友)想在哪里种棵树,就说这是在他承包的一万亩荒沙地的范围内,把他的林地栅栏都插到了我们的家门口。”
同在二队的刘先生指着孙国友的林场告诉记者:“他说自己造林二十年,但你看看,除了他住的地方种了一圈树,其他大片的地方依然保持着刚承包时的状态。”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孙国友)根本就不尊重这里客观条件,“我们这的水盐碱含量高,根本就不适合种他栽的那些新疆杨、速生杨。”刘先生称,这里降水本来就少,只适合原生的那些沙蒿、柠条生长,他硬要种难成活的乔木,而这些大树根系发达,一旦成活会吸附周边的大量水分,就导致周边的植被大量死亡,“活了一棵树,周边的树全死了,明明这些抗旱灌木就能很好地防风固沙,结果现在种一棵树却造成更大的沙化。”
针对村民的质疑,30日下午,在孙国友与双马煤矿协商结束后,大皖新闻记者尝试与孙国友进行求证,但对方并不愿意对此作出回应。
转载:中•华•网